English 简体
  • >新網站登錄
  • 塞納河左岸,有座“中國文化客廳”

    2024-05-17 09:50:35 - 來源:中評網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外景。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法國巴黎第七區,塞納河左岸,一座精致的拿破侖三世風格古典建築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裡是巴黎的黃金地段,左鄰榮軍院,右望埃菲爾鐵塔,與聞名於世的大宮殿、小宮殿隔塞納河相望。
    庭院中,有古典樓、現代樓兩棟建築,以及一個中式院子。

    兩棟樓都大有來頭——古典樓由19世紀法國著名建築師勒·蘇法捨於1858年設計建造,原為法國伯爵孟德斯鳩·弗桑薩克私宅,同左臨的現法國市長協會辦公樓為姊妹樓,被列為法國19世紀文化遺產;現代樓由著名建築師阿裡斯·阿塔米安和布魯諾·高丹聯合設計,整體建築由玻璃、鋼材和鋁合金構成,借鑒了中國塔式建築的特點,每上一層向內縮進。

    院子裡,設計了以六角半亭為主體,由竹林、蘇式粉牆景窗共同構成的中式園林小景。2014年,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的青銅雕塑作品《問道》在中心庭院揭幕,雕塑的主題是孔子向老子問道。

    就在這幽靜的院落中,時不時傳來琅琅讀書聲、悠悠古箏音,滿眼盡是中國元素——熊貓、舞龍、書法、漢服、風箏、屏風、古籍……每天,都有很多法國人在此進進出出,深深著迷於這裡豐富的東方文化。

    這裡是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於2002年11月29日正式揭牌成立。這是中國政府在西方國家設立的第一個文化中心,肩負著面向法國社會和公眾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法文明交流互鑒的使命。

    這裡,被親切地稱作“中國文化客廳”。

    角角落落都有中國文化

    走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每個角落都有故事。

    院牆外,還張貼著前不久的一場活動海報。主題是“第37屆貝爾克國際風箏節——中國主賓國活動”,下面介紹著活動內容,“百米長龍風箏放飛表演,風箏競技,體驗工作坊,中國文化展臺,漢服、民樂、茶藝、舞龍舞獅表演”。

    1958年,一部名為“風箏”的電影生動描述了中法兩國兒童因一只孫悟空風箏相識相知的故事。今年4月20日,法國貝爾克的海濱,天空中飄滿風箏,其中來自主賓國中國的格外引人矚目。貝爾克國際風箏節始辦於1987年,每年都有百萬觀眾到場觀摩參與,是法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風箏主題盛事。

    院子裡,草坪上立著《問道》雕塑,創作者是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他介紹,在中國,這是一則廣為流傳的歷史典故。這組雕塑作品點明,只有將問道、傳道相結合,纔能產生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纔能溝通心靈,融通情感,增進瞭解,共求發展。

    雕塑旁,立著幾只彩燈紮的小鹿構成的九色鹿燈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劉紅革對記者說,這些都是“撿回來的”。

    今年2月23日,元宵節前夜,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在巴黎風情園舉辦“你好!中國”——“豫園燈會美食夜”活動。燈會上,嘉賓們穿梭於形態各異的璀璨花燈間,各式奇珍異獸、神花仙草映入眼簾。豫園燈會組委會此前答應贈送給文化中心一組以九色鹿傳說設計制作的燈組。燈會結束後,劉紅革就趕緊張羅大家把幾頭小鹿運回來,作為長期展覽。

    為豐富文化中心的展覽資源,劉紅革總是會尋覓一些各類文化活動留下來的展品,一旦活動結束了,就盡量想辦法留下一些最有意思的內容繼續在文化中心辦展覽。“做一場活動轟轟烈烈,今天來、明天走,可我們傳播文化需要長期與當地民眾交流,要持續不斷,久久為功。”

    文化中心現代樓大廳裡,有許多他和同事們收集來的東西。

    一進大廳,右手邊是一面巨大的羽絨浮雕牆,兩條巨龍騰飛共舞,竹編工藝風格,藕荷色、天青色、寶石藍、秋香色等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表達躍於牆上。很多公眾來到這裡,忍不住先與這面牆合影留念,成為文化中心的新打卡地。劉紅革介紹,這是去年“中法時裝周”時的展品,本來展方要撤掉的,考慮到今年是龍年,便留了下來,沒想到大家特別喜歡。

    大廳正前方,是一組名為“奔流”的屏風,來自前不久一場上海—巴黎雙城對話影像展。“蘇州河之於上海,正如塞納河之於巴黎、泰晤士河之於倫敦、哈德遜河之於紐約,它形塑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持續不斷為上海注入發展的動力。觀蘇州河,即是觀動態的上海。”展板上,用中法雙語在異國他鄉介紹著這座中國城市。

    大廳左側,電子展板上寫著“蘭亭·雅集——蓉城書韻”。這是4月29日剛剛舉辦的活動,特別推出24組中國書法精品,並開設書法講座及體驗活動,以中國書法為媒介,融合了太極、漢服、香道、茶道、古琴表演等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向法國公眾奉上行為藝術展演。

    從這裡抬眼望二樓,會發現掛了很多中國書法家的作品,正是前不久成都來辦展覽時留下來的。四樓漢語課教室裡,是“漢字與中華文明”展在巴黎十五區政府展覽後留下來的物料,劉紅革說,“這是系統講述漢字故事的展覽,我們把這些漢字教育展板物料重復利用,給漢語學員們留下來做教材”。至於文化中心的圖書館,則是在一次次圖書展、文化展結束後,隨著各方贈書越來越多,藏書規模不斷擴大,如今總藏書量已超過2.5萬冊。

    不斷上演春風化雨的故事

    一曲悠悠的《石上流泉》,從瑪麗—安吉·博約莫手中的古箏中緩緩流出。一曲罷,周圍響起掌聲,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彈得還不好,古箏太難了。”

    一旁的古箏老師安然“糾正”:“已經是業餘五級選手了,甚至能彈六級的曲子《瑤族舞曲》,作為一個沒有接觸過中國音樂的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水平了。”

    博約莫同古箏結緣是在幾年前,當時她看了很多中國電影,在裡面接觸到了這個全新的樂器。她上網搜索,發現在巴黎居然有專門教古箏的課程。報上名後,一學就是3年。

    會拉小提琴的她向記者直言,古箏“簡直來自另一個世界”。“雙手都要在這個巨大的樂器上演奏,同時兼顧很多東西,有時候真的很復雜。就技巧量來說,我覺得古箏比小提琴還要更多、更難。”

    她右手輕撫古箏,撥動數根琴弦,奏出了不同的樂音。“你看,即使是只用一只手,也能演奏出很多不同的東西。”

    博約莫感慨,即便已經學了3年,還是覺得有太多東西需要學了。好在,她已經從中得到了很多樂趣。一個人在家時,她喜歡彈奏一曲,也訓練得十分刻苦。偶爾,她會給朋友們演奏,結果是“中國朋友們非常驚訝我竟然會這個,而法國朋友們則覺得樂器非常神秘”。

    讓她沈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古箏是一個可以承載很多情緒的樂器,既可以展現出悠揚的旋律,也可以展現出像跳舞那樣歡快的節奏”。她邊演示邊跟記者說,“你看這樣像跳舞……而這樣就像大自然在低訴……”

    安然在邊上欣慰地看著博約莫講述對古箏的熱愛。其實,安然已經在這裡教學很多年了。2008年起,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的她,開始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教課,到現在已經有16年時間。

    16年裡,安然眼看著古箏在巴黎越來越熱。第一年全班只有3名學生,今年已經有39名學生,得分成幾個班教學。甚至,在她參加的音樂會上,有些本地人還會問,“這是哪國的樂器?”

    如今,古箏在巴黎已經是“網紅樂器”。社交媒體上,有時會出現“古箏快閃”活動——古箏演奏者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合演奏一曲,吸引人們拿起手機拍攝,視頻隨後在網上走紅。安然說,現在班上有幾個學生就是因為看到視頻,特意找到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學習這個樂器,“就覺得古箏特別有魅力”。

    更讓安然感慨的是,當年她剛開始教學時,整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只有古箏這一個樂器班,如今已經有琵琶班、竹笛班、二胡班、古琴班……不但樂器班越來越多,學員也越來越多。

    讓安然感到高興的是,在她個人的演出中,已經有越來越多學生加入。大家從零開始,將古箏文化從這裡傳向巴黎甚至法國其他地方。

    而這,也是文化中心諸多工作的一個縮影。

    精彩活動一幕接一幕

    每周,有750多名學員走進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從周一到周六,從漢語到民樂、戲曲,展開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學習。

    文化中心四樓,漢語老師正一句一句帶著孩子們讀中文。“沒有知識就很難實現自己的理想……”稚嫩的讀書聲,一遍遍回響在教室裡。

    面對記者,孩子們用中文打開了話匣子。

    “我叫忝雨,今年11歲,學習中文6年了。我喜歡中國,喜歡說中文。”“我9歲了,學習中文兩年了。”……大多字正腔圓,展示著優秀的學習成果。

    文化中心除了課堂教學,還有諸多活動。

    有些活動是在文化中心裡面辦的。這裡的設施很豐富,在古典樓設有多功能展廳、會議和宴會廳,現代樓設有接待廳、多功能小劇場、藝術展廊、多媒體圖書館、中華文化體驗館、漢語教室等設施,展覽、演出、講座、體驗、推介、培訓,眾多活動在這裡展開。

    更多的活動走出了文化中心,走向巴黎甚至更遠,打響一個又一個品牌活動。

    數據顯示,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設立以來的20多年,接觸了大量當地主流社會的公眾,也舉辦了大量的活動。光從活動來說,20多年裡就舉辦了3000多場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其中,有每年必辦的“歡樂春節”“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等節慶系列品牌,文化中心通過這些活動與法國公眾分享節日喜悅、感受文化內涵。也有常態化舉辦的“法國中國電影節”“巴黎中國戲曲節”“巴黎中國曲藝節”“中法時裝周”“春之旋律音樂會”等自主品牌活動,使法國公眾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感知當代中國發展。

    在精心設計的中華文化體驗館,活動幾乎要排隊上演。“茶和天下·雅集”“青少年中國故事講堂”“走進中心過大年”“漢語之夜”“蘭亭雅集”等文化體驗品牌活動,邀請法國公眾走進中心,沈浸式交互體驗中國文化。

    更多的活動,正在走向法國各地。

    5月12日晚,第十屆法國中國電影節首場活動暨中法合拍紀錄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的特別放映在巴黎百代歌劇院高級電影院成功舉辦。這部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而作的電影,著眼於“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由中法專業電影團隊分別在兩國取景拍攝。

    據介紹,電影節組委會精選出近年來10部在中國最新上映的電影佳作,如《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康熙與路易十四》等,從5月13日起,在全法合作院線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集中展映。

    “文化交流是千頭萬緒的,內容豐富浩如煙海,我們的工作就是把一個個小線索、小故事慢慢擴展,然後組合,系列化、系統化地講出來。”劉紅革告訴記者,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始終不斷尋找更好的文化傳播方式,以實現更好的文化交流效果。

    就這樣,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文化展示和傳播活動一幕接一幕。
    法國華人街
    華人街網站是由法國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和運營。法國華人街網站開始于2006年8月,旨在爲生活在歐洲乃至全球的華人提供一個豐富有效的本地資訊和...
    faguo.huarenjie.com
    小米亞超
    小米亞超是法國華人首家(B2C)網上大型超市,給歐洲華人提供了全新的購物體驗和更悠閑的生活方式。目前小米亞超是法國乃至歐盟境內最大的網上亞超之一...
    www.megou.eu
    歐洲華人網站
    歐洲華人網站-講述歐洲華人的故事 歐洲華人網站提供歐洲新聞,交友,商城,分類信息,博客,華人咨詢. 歐洲華人網站專門提供歐洲本地華人生活、消費信...
    www.eurochinese.com

      1 / 3  後一頁 »

    歐洲新聞

    Top Ad
    nbys.tv
    www.outdoor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