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体
  • >新網站登錄
  •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建於 1952 年,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並而成。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 2001 年 6 月劃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學院具有濃厚的歷史積淀與人文底蘊,先後匯聚著名體育教育家吳蘊瑞,中國第一位體育女博士、運動解剖學學科創始人張匯蘭、武術名家蔡龍雲、“南拳王”周士彬、“北拳王”張立德等大批知名學者,傳承“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的辦學思想,形成“身心一統、兼蓄競攀”的校訓,積極倡導“嚴謹篤實、悉心治教、為人師表、教學相長”的教風,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

    學院堅持推進以提高育人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建設,以本科教育為本,穩步發展研究生教育,各類教育齊全、培養體系完整;體育學科優勢明顯,相關學科特色鮮明,多學科交叉融合、結構合理、協調發展;以教學為中心,以競技體育為特色,以科研工作為突破,教學、訓練、科研協調發展,培養符合國家經濟社會和體育事業發展需要、基礎紮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體育人纔;校園學術行為規范,教風學風端正,文化氛圍濃厚,實行現代大學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教授治學作用。近60年來薪火相傳,辦學成果卓著,躋身國內同類院校一流之列,在國內外享有較好聲譽。

    學院現佔地面積39 萬平方米。其中,室外體育場地 8.1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22.9萬平方米,教學樓1.5萬平方米、圖書館1.2萬平方米、實驗室近9千平方米、體育館4.5萬平方米、食堂9千餘平方米、學生宿捨5萬餘平方米。藏書50多萬冊,並有400多種中外文體育專業相關期刊、10餘種數據庫。教職工700 餘名,專任教師386名,教授 57名、副教授150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佔總數28.5%,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佔總數72.8%)。擁有一批體育學領域知名學者,其中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上海市領軍人纔1名、東方學者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纔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3名、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2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1名、國家全民健身專家委員會委員1名、上海高校教學名師4名。

    擁有包括研究生、本科、成人繼續教育、留學生在內完整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體系。設有體育教育訓練學院、武術學院、體育人文學院、運動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體育休閑系、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附屬競技體校等 9 個二級系(院)。開設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舞蹈編導、運動人體科學、應用心理學、英語、新聞學、公共事業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運動康復與健康、休閑體育和表演(武術方向) 15個本科專業。在十個省市設立了20個成人教育教學站點,開辦各類國家級和市級職業教育培訓。

    現有全日制本科生4000餘名,研究生近1000名、留學生1200餘名、成教學生1400餘名。學院成立以來,已培養博士研究生300餘名、碩士研究生1500餘名、本科生16200餘名、成教生近11000名、專科生2400餘名。為國家培養了近3 萬餘名體育專門人纔,包括劉翔的教練孫海平、原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足球教練馬良行、女子橕杆跳高亞洲記錄保持者高淑英等。有 16名學生22次、 9名教練員20次獲得全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87-2011年間,獲3枚奥運會銅牌、22枚世界錦標賽金牌、42枚亞運會和亞洲錦標賽金牌、16枚全運會金牌、234枚全國錦標賽和冠軍賽金牌,4人4次打破世界記錄、4人12次打破亞洲記錄;北京奥運會上, 05 級學生鄒市明勇奪 48 公斤級金牌,實現了中國男子拳擊奥運金牌零的突破。

    學院的學科專業建設及科研攻關位居國內同類院校前列。1986年成為全國體育學科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和下屬所有 4 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中民族傳統體育學為全國唯一的博士點,是全國唯一一所體育學下屬所有二級學科都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9個碩士專業,有新聞學、運動醫學、應用心理學(一級學科)三個跨學科門類的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6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3 個上海市重點學科;3 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上海市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上海市精品課程、30門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課程;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上海市級教學團隊和4名上海市級教學名師、3個上海市教育高地和多個高水平特色項目。 2005 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近6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5%以上,高於上海市平均水平。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提名獎”、5篇博士論文獲“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獎”。

    建有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技戰術診斷與分析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運動健身科技)、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人類運動能力開發與保障)、4個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3個國家級訓練基地、1個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體育賽事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蔡龍雲大師工作室(上海市高校三個大師工作室之一)、1個教育部大學生體育協會學校競技體育研究所,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應用計算機分會掛靠學院。並建有上海市民體質研究中心、上海體育彩票研究中心、上海國際賽車研究中心、上海體育學院-同濟大學體育工程聯合研究基地、運動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運動技能研究中心、運動心理學研究中心、運動醫學研究中心、大型體育活動現場主持模擬教學實驗室等科研實體。目前,正在籌建青少年運動健康促進研究教育中心。

    近6年來,獲得校外科研資金6900餘萬元,橫向科研項目經費1300萬元,其中科技部支橕計劃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7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項、教育部科研項目19項、國家體育總局項目77項,獲授權發明專利9項,其它知識產權51項; 2003年率先實現了國內體育院校作者論文被SCI收錄零的突破;先後獲得40餘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項,其中上海市科技進步獎5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2)。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橕計劃”、國家體育總局“奥運攻關”等國家級科研課題;北京奥運會上,參與科研攻關的運動項目獲得 10 枚金牌;開設國內第一條基於互聯網的市民體質在線。先後獲得科技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科技奥運先進集體”、“奥運會突出集體”、“全國特奥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成立了“體育科學研究院”,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進學科群建設。創建了中國首家“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技示范園”,搭建“產、學、研”與“訓、學、研”一體化新平臺。創辦了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成為中國大陸創辦的第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建成了國內外唯一的“中國武術博物館”,成為弘揚國粹、傳播文化、促進交流的良好平臺。

    積極探索“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形成了“讓每個學生的成纔成為可能”的工作理念,始終把德育放在學生教育的首位,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質教育,建立了促進學生骨乾群體率先發展的“蘊瑞學苑”;堅持每年舉辦“競攀杯”科技學術節,學生科創作品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上海市“挑戰杯”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4項,位居全國體育院校之首;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擁有“體院大講壇”、“校園文化藝術節”等知名品牌項目;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建立了“上海大學生武術藝術實踐基地”、“中國武術博物館基地”和“大學生創業基地”。

    學院先後與1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體育特使奥吉、國際籃聯主席程萬奇、國際特奥會東亞區副主席司馬橋等先後來校訪問,一批享有國際聲譽的專家、學者成為學院的榮譽教授或被聘為客座教授;同時,建有2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正在積極籌備海外武術孔子學院。留學生教育迅速發展,成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先後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接收資格和高校研究生項目自主招生資格,規模逾千,名列上海市前十。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下,於 2010年9月揭牌成立由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著力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卓越纔能、創新精神的乒乓界精英。

    在未來發展中,學院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體育強國、高等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結合上海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聚焦“發展、質量、特色”三大主題,著眼師生終身發展,堅持立足體育、依托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定位,以體育學科為主乾、本科教育為基礎,加強高水平競技人纔培養,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體育大學。




    www.sus.edu.cn - 682 - ShangHaiZuoYuYuan

    中國聯合航空 www.flycua.com
    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合航空”)總部位于北京,現爲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國聯合航空成立于1986年12月26日,原隸屬于空軍領導;2004年10月,經股權轉...
    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 www.scccyts.com
    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是中青旅聯盟成員單位、四川省最大的國際旅行社之一,享有出境遊、國內遊、入境遊和台灣遊經營權,是值得信賴的實力旅行社。成立于1981年,其前身爲四川省青年聯合會名義興辦的四川青年旅行社,隸屬于...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www.panda.org.cn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熊貓大道1375號,距市中心(天府廣場)10公裏,距雙流國際機場約30公裏,距天府國際機場約70公裏。熊貓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科研繁...
    成都博物館 www.cdmuseum.com
    成都博物館是西南地區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已有65年的曆史。自新館建成開放6年來已接待觀衆近1600萬人次。博物館挂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牌子,是2006年國務院授牌的四川首家、成都...

    « 前一頁  2 / 3  後一頁 »

    中國大陸新聞

    Top Ad
    nbys.tv